过年前人们习惯大扫除,不过,澳大利亚一些卫生专家提醒,不少家居用品不能只是一年一次大扫除,需要经常清洁、替换,否则容易滋生细菌,引起感染。1.厨房海绵。洗碗时,海绵上常会残留食物碎渣,容易滋生大肠杆菌,可能引起食物中毒2.浴巾。卫生专家菲利普·铁尔诺认为,浴巾容易沾染细菌、真菌、死皮和体液,不能连续使用三天。至于洗澡用的搓澡巾和沐浴球,每周得保证彻底晾干一次,每三四周必须更换,如果有异味也需要尽快更换。3.一次性剃须刀。剃须刀制造商吉利先前说,这种用品的设计初衷是短期使用,平均使用5至10次。4.牙刷和发梳。口腔科医生建议,牙刷或者电动牙刷头每3至6个月更换一次。发梳其实也容易脏,最好一个月清洗两次,每半年或一年换一把。5.化妆刷和化妆海绵。化妆刷至少一周一洗,用温水以及温和的液体皂清洗,等干透后再使用。如果刷子开始掉毛或者变硬,意味着可以更换了。化妆海绵也是一周一洗,如果出现斑点或异味,必须立即扔掉。6.塑料饮料瓶。一些人可能觉得这种塑料瓶多用几次可以减少塑料污染。不过,先前研究显示,塑料饮料瓶每平方厘米最多有30万个细菌,比宠物玩具上的细菌数多百倍。不妨使用不锈钢水杯,既健康又环保。(记者:黄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