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近日就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顾家家居”)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出具回复意见,对公司19.97亿元再融资方案的募投项目细节、资金缺口测算及收益合理性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。根据公告,本次募集资金将投向家居产品生产线智能化技改、功能铁架生产线扩建等五大项目,会计师核查认为相关投资测算审慎,与同行业可比项目不存在明显差异。
募投项目构成与投资明细
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99,699.06万元,将全部用于五个项目建设,具体投资构成如下:
- 项目名称
- 总投资额(万元)
- 拟使用募集资金(万元)
- 主要建设内容
- 达产后效益指标
- 家居产品生产线智能化技改项目19,992.0019,992.00购置床网自动打边设备、AI视觉质检系统等智能装备83台(套)年均净利润2,949.44万元,内部收益率24.96%
- 功能铁架生产线扩建项目15,009.3515,009.35新增500T冲压机等设备81台(套),形成年产500万座产能年均净利润2,967.27万元,内部收益率14.16%
- 智能家居产品研发项目15,158.0015,158.00研发智能沙发平台架构、电动床垫等产品不直接产生经济收入
- AI及零售数字化转型项目39,449.7139,449.71建设信息系统、数据中心及信息安全设施不直接产生经济收入
- 品牌建设数字化提升项目10,090.0010,090.00重点交通枢纽广告投放、旗舰店建设等不直接产生经济收入
其中,生产类项目设备采购单价主要参考市场询价及历史采购数据,100万元以上关键设备如床网自动打底设备(200万元/台)、自动物流线&AGV(300万元/套)等均与供应商合作开发,定价依据充分。建筑改造类项目单位造价0.019-0.041万元/平方米,与公司杭州江东工厂历史项目(0.046万元/平方米)相比处于合理区间。
资金缺口测算与融资合理性
公告显示,公司通过测算2025-2027年资金收支情况,预计未来三年存在394,568.55万元资金缺口。具体测算如下:
- 项目
- 金额(万元)
- 说明
- 可自由支配资金297,466.29含货币资金、易变现金融资产等
- 未来经营性现金流入净额561,192.79按12%营收现金转化率测算
- 未来资金需求合计1,253,227.62含最低现金保有量、分红、偿债等
- 资金缺口394,568.55需求与可支配资金及现金流差额
截至2025年9月末,公司货币资金245,433.25万元,交易性金融资产79,976.19万元,同时持有185,662.39万元理财产品。公司表示,虽账面资金充裕,但需优先保障日常运营(最低现金保有量459,579.04万元)及印尼自建基地(11.24亿元)等已审议项目投入,本次融资规模未超过实际资金缺口。
项目收益测算与行业对比
针对问询函关注的项目收益合理性,公告披露:家居产品生产线智能化技改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床垫产能8万张/年,参考历史产销率(2024年94.89%)及在手订单(5.1万张),产能消化有保障。该项目年均净利润2,949.44万元,内部收益率24.96%,低于喜临门智能家居产业园项目(19.40%)及梦百合功能家具项目(31.29%)的行业平均值,测算审慎。
功能铁架生产线扩建项目达产后净利率预计5.16%,低于锐迈科技(10.19%)但高于美之高(3.54%),单位产能设备投资25.62元/套,处于同行业53.60-16.32元/套的合理区间。项目建设期3年,第4年达产,预计年均新增净利润2,967.27万元。
财务状况与风险提示
公告显示,公司2022-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.58%,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.77%,毛利率稳定在32%-33%区间。截至2025年9月末,应收账款187,973.12万元,其中1年以内账龄占比96.82%,期后回款率42.98%(部分款项仍在信用期内)。
会计师核查认为,本次募投项目设备购置、场地改造等单价与公司历史项目及同行业可比项目不存在明显差异;资金缺口测算充分考虑了未来分红(47.81亿元)、偿债(4.38亿元)等支出;内部收益率等指标测算审慎。同时提示,智能家居研发等三个项目不直接产生收入,存在市场竞争加剧及产能消化不及预期的风险。
本次回复函的披露,为顾家家居再融资方案的后续审核提供了关键财务依据,公司表示将持续优化产能布局及数字化转型,以应对家居行业存量竞争时代的挑战。
声明: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,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个股、评论、预测、图表、指标、理论、任何形式的表述等)均只作为参考,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。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,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,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、不完整、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,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biz@staff.sina.com.cn。


